close

  
  (李思輝 《湖北日報》評論員)
 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交流,講這個大數據時代如何讓判斷新聞的價值,我思考的問題是,數據太多之後,我總有一種擔心,我擔心對信息的掌握量不夠,擔心寫的東西不夠客觀。
  也給大家彙報一個例子。前段時間發生一個記者被打的事,是我的一個同事,武漢市洪山區有一個村委會的主任在擺酒席,操場上據說擺了一百多桌,當時我們的記者就去採訪了,當時他手下有一幫類似徵地拆遷的人,在他的默許之下就把記者一陣拳打腳踢,傷得蠻重。回來之後,我們很氣憤,領導找宣傳部溝通,宣傳部進行調查然後處分了他。
  新聞播出以後第二天影響很大。我們在座的很多老師也寫了很多這樣的文章,但我在其他地方看到一篇文章,題目是《記者被打是另一種方式的上位》,後來我把文章點開一看,很震驚,我沒想到還會有這樣的觀點,震驚之餘有很氣憤,事實上寫了幾年評論之後,我覺得我是越來越溫和和浪漫的,很少生氣,我感覺我很氣憤,我就在群裡面和作者辯論這個問題,讓他拿出證據,後來我說從新聞報道上看不能得出這個結論,他說掌握了非常重要的證據,過兩天新聞就會轉向的,你現在不要批評我。
  我當時心裡有點發虛,以為他掌握什麼高端大氣的證據來。群里的人也說真有證據就拿出來,他說過兩天就會知道的。群里的知風老師說你的觀點不能跑到新聞的前面,新聞走了五十米,你走了一百米,這個操作本來就是不對的。但是我覺得你真的掌握了證據,倒是也還好,但是我從五月份一直等到現在,他還是沒拿出證據來。我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證據,這可能大數據時代,可能很多事情你義正言辭去說,我就覺得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什麼證據。我講這個的意思就是時評不能超過新聞報道。現在對信源的採集,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值得頭痛的問題。
  文/李思輝  (原標題:李思輝:時評不能走在新聞的前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m54pmnz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